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我的故事很平凡,卻獨一無二。
藝術把這獨一無二的生活經驗優雅和精準地呈現。
我是七十年代出生的香港人,在屋村長大,返學最重要目的是讀好書、考好試、
揾好工。小時身邊無人會講或識講一生一藝術,但小學的美勞堂和中學時的美術學會活動印象中是快樂的時光,工藝活動帶來內心的平安和滿足。
我在香港的教育制度「mount 車邊」入大學讀物理,科目也是心中所愛的。大學時在美術學會活動看到德國藝術家Anselm Kiefer的作品,被他作品濃烈的質感和廣濶空間深深吸引,感受心中不住的迴響,自此之後我便立志要繪畫。
我沒甚藝術學院訓練,但曾追隨陳餘生老師習畫。
他為學生不像他自豪,我為他引導我走自己的路而不住感恩。創作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,這路上的風景也隨自己的閱歷和修維而變化。
二十多歲時,創作是畫一幅畫。
三十多歲時,創作是成功說出心中一些思想和感覺。
四十多歲時,創作是什麼? 最好還是等我在未來回顧才說。
未有變的,創作讓人自由和坦誠;把心靈保持敏感和柔韌。